服务调查

高等继续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



高等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子系统,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、相互赋能的内在逻辑。新质生产力将引发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,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也将锻造、提升新质生产力。
















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,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基石,是在数字化、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所衍生的新的生产力质态,更显创新性、更具数字化、更富跨越性、更重高质量。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,与社会生产力存在密切的关系,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、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。高等继续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继续教育,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新质生产力之间自然也是双向驱动、相互赋能。一方面,新质生产力将引发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,包括理念、目标、内容、方式、体系、治理等方方面面。另一方面,高等继续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,将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,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,通过促进知识再生产升级新质生产力。




新质生产力

将推动高等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




迄今为止,人类已经历了机械化革命、电气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等三次工业革命。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数字化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技术和社会变革。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,其影响范围更广、影响程度更深。

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源于生产力的变革,而生产力的变革通过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工,推动教育理念、目标、内容、方式、体系以及治理发生深刻变革。新质生产力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催生的,以科技创新为主导、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质态的生产力,它将对教育系统产生综合性重构和颠覆性影响。第一,教育理念的改变。数字技术改变了知识学习和知识生产,使得以知识传承和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向个性化、多元化、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理念。第二,培养目标的提升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、创新型人才、智能型人才和生态型人才。第三,教育内容的重组。数字意识、数据素养、计算思维、协作创新等成为教育内容的新主体。第四,教育方式的转变。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逐渐被削弱,混合学习、人机协同、自适应学习等教育方式增多。第五,教育体系的重构。去时空化、非正式和泛在化,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将转向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体系。第六,教育治理的变革。教育治理转向数字化,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,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服务。




<section style="display: inline-block; min-width: 5%; vertical-align: top; background-position: 0% 0%; background-repeat: repeat; background-attachment: scroll; border-style: solid; border-width: 1px; border-radius: 6px; border-color: rgb(44, 130, 197); overflow: hidden; width: auto; height: auto; background-image: url(" wx_fmt="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15&wx_lazy=1");" background-size:="" auto="" data-lazy-bgimg="https://mmbiz.qpic.cn/sz_mmbiz_png/a54Y9cnXJc3Eo8cibUn56IaspJkkWsPTEW6ia1kxnUorw3B2CQWcf7fvWhKyHJwQpnPC2SLDIkW3Z9FTnKdDI7zw/640?wx_fmt=png&from=appmsg" class="" data-fail="0">

高等继续教育

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




高等继续教育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。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。其中劳动者这一因素是促进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。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、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,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、最活跃的要素。马克思指出,“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”,教育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。劳动者的培养,其基础环节依赖于学校教育,学校教育后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则需要靠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。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,“简单的”劳动力可以提升为“发展的”和“专门的”劳动力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,他们认为教育、培训等投资于自身而形成的能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。

高等继续教育通过加速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。高等继续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,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力。世界科学中心定期发生转移,先后出现在意大利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和美国,而这5个国家都是当时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。可见,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与科学中心高度相关。科技创新与教育高度相关。

高等继续教育通过知识再生产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知识的爆炸式增长,也催生了新的知识观。面对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,教育应更重视“提出问题的能力、分辨信息质量的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,注重知识生产能力或者参与知识生产过程能力的培养”,通过对海量知识进行提纯加工、多维链接、结构重组,创新理念和创新知识就会涌现,扩展对劳动对象、劳动材料的新认知,促进科技创新。

整体看,面对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,高等继续教育存在的办学理念相对滞后、办学定位不够明确、制度标准不够完善、治理体系不够健全、人才培养适应性不高等问题更加凸显。我们应把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契机,从更新教育理念、升级培养模式、优化供给改革、提升培养质量等维度系统推进改革。


来源丨《在线学习》杂志2024年8月刊(总第106期)



.